不想再當工具人
商品行銷在手法上有兩種主流思維 ,
兩者路徑不同 ;
最終成效孰為勝出也難有定論 .
其一是直效強力訴求 ,
用毫不掩飾的宣傳手腕直接推薦販賣 ,
將商品的所有優點層層堆砌 ;
最終決勝點是廣告放送聲量與強度 .
在傳統媒體(報紙廣播電視)宰制人群視聽時代 ,
此法無疑是最能博得眼球(及耳朵)關注的方式 .
另一種則迂迴含蓄許多 ,
以虛張聲勢(甚至近似詐術)的表達引起注意 ,
當受眾的興趣被撥撩之後 ,
再設法將不相關之標的物嵌入受眾心智 ;
末了消費者或有可能是被誤導買單而不自知 .
這種行銷手法在當今社群媒體中也常見到 ,
所謂的飢餓行銷或盲盒行銷都屬此類 ,
重點是保持戰略性的敘述模糊 ;
以求消費者自行以想像力腦補其中不足之處 .
有趣的是 ,
這種聲東擊西的模糊重點行銷戰略 ;
竟也適用於人生的許多場景 .
幾日前在捷運上便見一例 :
一名媽媽正對考試成績欠佳的小孩逼問責罵 ,
小孩見形勢不對話鋒一轉 ,
說自己今天便當只吃了一半(下午還吐了兩次) ,
當下嚴厲的母親立刻轉變為關懷孩子的老媽 ;
那張不及格的考卷再也無人聞問 .
實則之前的考試成績與當日胃不舒服是兩碼事 ,
但藉由孩子有心更換話題後 ;
現場的情境獲得轉化契機因而發展出新的狀況 .
這種轉換+混淆手段 ,
事實上在政治外交甚至軍事手段上屢見不鮮 .
極權國家(諸如中共及蘇俄)在從事認知作戰時 ,
時常反覆使用這種技巧 :
先肯定對方意見以模糊真正目的 ,
再於個別事件中激化矛盾 ;
最終以其真正意圖反覆洗腦並改變對手的意志 .
能夠成功運用於國際宣傳戰的伎倆 ,
拿來在職場中當成大招放也肯定成功 .
不論是阻礙惡質同事耍智障 ,
還是讓爛主管無法逃避責任 ;
抑或想拉抬自己在老闆心中的地位 .
通通皆可運用這套戰術致勝 ,
可能有人覺得此術太損陰德不願使用 ;
那當然是各人選擇問題 .
但個人認為只要不蓄意傷害好人 ,
使用何種方法手段根本無所謂 .
最後僅將運用套路簡述於下 :
A 先與對方統一陣線
取得對方的認同感
B 觀察對方行為
切莫做出任何批判舉動
C 當對方陣營中發生不同意見之爭時
可小小的站在對立面引發爭執
但必須略施即收不要擴大規模
D 反覆觀察並從事C項內容
直至對方陣營分裂
E 在各分裂陣營中遊走並持續觀察
找出最弱勢陣營
F 反覆灌輸此人(或單位)己欲完成之事
只要時間夠久便能洗腦成功
G 總結 : 圖事須緩
事緩則易隱己方意圖
如此事不成亦無妨
再尋其他機會徐圖即可
人生苦短 ,
祝大家都能擺脫工具人的悲慘身份 ,
有機會讓他人幫我們代工上位也是件開心之事吧 ~
感謝看文 , 下期再會 ~